中新網泉州6月17日電 (郭斌 劉真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促進中阿合作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制,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提出了一條可行的路徑,必定有利於中阿雙方的共贏與發展。”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周烈17日在福建泉州表示。
  首屆“中國阿拉伯城市論壇”17日上午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福建泉州舉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阿拉伯友好協會會長艾力更·依明巴海,阿拉伯城市組織代表阿卜杜拉赫曼·杜阿吉以及來自19個阿盟城市代表、駐華使節、專家學者、中央有關部委、各有關省(市、區)代表等200多人蒞會。
  論壇以“絲路起點、合作新篇”為主題,探討中阿城市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規劃、市政管理、環境保護等熱點問題。23位阿拉伯、國內城市代表以及專家學者等進行了發言。
  周烈表示,經過多年來的積累,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特別是在與對方國家經貿交往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儘管雙方合作成績斐然,但就當前事實來看,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也還存在合作領域狹窄、重局部輕整體、企業缺乏長期戰略目標等諸多問題。
  “建設‘一帶一路’,是跨學科、跨部門、多領域的系統工程,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支撐。共建‘一帶一路’,要求中國與阿拉伯關係中的機制支撐因素更加健全,保障自身經濟的持續發展,並給予對方整體經濟發展更多的關註。”周烈在會上說道。
  約旦亞喀巴經濟特區辦公室主任阿卜杜拉·亞辛於會上稱,中國與約旦兩個國家在歷史上的交流源遠流長,亞喀巴是約旦首個實現自主管理的經濟特區,有著交通、經濟等多領域的優勢,目前,正在朝著紅海邊上的旅游勝地的目標前進。他呼籲中國的城市能與約旦亞喀巴以及其他約旦城市簽訂更多的合作協議,以“一帶一路”實現兩國的共贏互利。
  “‘一帶一路’秉承開放、包容精神,繼承古絲綢之路開放傳統,不是從零開始的,而是現有合作的延續和升級,最終達到‘1+1>2’的整合效應。”國家開放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認為,“一帶一路”的文明承載方式表現為點、線、面、網絡和合作機制上,中阿雙方要在整合中,兼容並蓄,從擴大雙邊貿易、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金融與航天等新領域合作、深化能源領域和擴大人文領域交流方面展開合作發展的新機遇。
  科威特阿拉伯城市組織秘書長顧問穆娜·布魯斯麗是首次來到福建泉州,但她對泉州並不陌生,她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說道:“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一個活力的城市,我希望泉州與阿拉伯的城市可以進行更多層次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在新生代上的文化交流,可以通過彼此之間的互動交流,降低語言間的障礙,增大交流的寬度,從而促動‘一帶一路’文化上的共贏。”(完)  (原標題:中外學者專家熱議以“一帶一路”促進中阿合作交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f72ufusj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